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学习水平检查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文房展前言

蒋远桥

①到博物馆,我们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以艺术门类为基本单位的展馆,如陶瓷管、铜器管、雕塑馆、玉器馆等,各个展馆内则陈列着许多单个的“典型器物”,这些器物当然远比照片影像更为真实,但我觉得,这些按门类、按年代或者按质地、按用途陈列的“实物”,还并非“真实”:无数从古代生活中移出然后转入博物馆的瓷器、铜器、雕塑、玉器,都被剥夺了原来所处环境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博物馆里,它们仅用来增加我们专门艺术门类的某些知识。而那些被忽略的原始环境,也应该是甚至更应该是作为器物“真实”的一部分。

②为了理解的连贯,我们可以先从影像说起。

③从柏拉图时代开始,仿佛这一概念就已经在哲学、艺术、文学各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机械复制的繁荣,尤其是电子世界的产生,人类现今更无可救赎地停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身边的影像越来越繁多,影像的内容越来越齐备,生活、研究、批判越来越受到影像的帮助的同时离不开影像。

④人们十分愿意相信照片即真实。但是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即能知道,即使从未被制作的影像如照片,也远非真实。一位摄影师在拍摄任何一副作品时,往往要同时或者严格地说是连续拍摄数十张,然后从中选择出自认为满意的一副,比如这张照片具有令摄影者满意的表情、光线、角度、结构,而未表现或者未恰当地表现这些东西的照片即被认为是“非真”的。

⑤比如,当我进入敦煌第130窟,通高26米的弥勒佛高耸在眼前,在佛像前面感觉到的只有无能为力和相形之下的渺小:佛低垂双目,似乎在看着我,使我觉得自己似乎将要失去固有的信仰。而面对照片时,我们可以冷静地发掘、细致地思考,一些直面26米大佛本身时无法进行的思考或感受,都变得轻松自然。大佛照片取消了大佛的高度带给参观者的压力、震撼。

⑥基本上每个敦煌石窟都是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共同配置的综合体,它还具有礼仪、宗教意义,若非电灯的发明,在数百年前的采光条件下,壁画尤其是顶上的藻井图案基本无法让人看见。况且,部分洞窟作为庄严、肃穆的宗教礼仪场所,本来是藏而不使人见的。若非处于真实的石窟空间里,我们也就失去了古代僧侣在缥缈、昏暗的洞室中的宗教情怀?

⑦影像是这样,其实,被布置成碎片的实物也是这样。面对一件件摆在我们面前分门别类的实物,我们无法真正走进古代文人的生活。

⑧走进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等共同配置的古代文人的生活空间,我们 能真正走进古代文人的生活。这个空间,应该让我们感受它,接受它,接近它,走进它、而不是提供影像,也不是提供碎片,让我们欣赏它,分析它,获得了认识,然后离开它。这个空间应该有实和虚也即物质和精神两层。实的层面,从竹树翳深庭户虚寂,到惠风和畅窗明几净,到书桌禅椅,朴素柔美,到纸墨相发笔砚精良,到缩龙成寸,山林古木助案头清气。虚的层面,当然就是这些内容营造出来的氛围,还有面对这些文人生活的物件时,打磨家具时,写字刻印时,伺候盆景时,制作文玩时,具有的礼仪、宗教意义,这和敦煌石窟何其相似。

⑨当然,精神层面的空间也必然与处在这个空间内的人相关。明代高启说: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高启强调了人的重要性。我总觉得,这两层是从来不能分开的。人很重要,居也很重要;依于仁很重要,游于艺也很重要。质很重要,文也很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注)①文房展:文房,“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简称,泛指文人书斋文化中的器物。展:展览。

【1】第③节加点词“柏拉图的洞穴”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第④⑤段的内容,分析第①段“展馆内的器物比照片更为真实”的原因。

【3】填入第⑧段空缺处合适的词语是(   )

A.如果  就 B.只有  才 C.只要  就 D.除非  才

【4】对第①段“原始环境”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石窟中缥缈昏暗的洞室环境。

B.指建筑绘画等共同配置的环境。

C.指含礼仪宗教意义的空间环境。

D.指原生的环境氛围与精神文化。

【5】请简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秋水(节选)

庄子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笃于时也   (2)此其过江河之流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   (4)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①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②哀吾生之须臾

C.①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①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②于是余有叹焉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莫己若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将下列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5】从这篇短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3、

名句默写(任选6空)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______________,七叶珥汉貂。(左思《咏史》)

(4)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5)长安回望绣成堆,______________。(杜牧《过华清宫》)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论语》)

(7)___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8)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

浔阳春.春去

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送暮春。

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

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1】诗中的“迁客”即本诗作者_____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地点、时间上照应标题并奠定基调。

B. 颔联的副词强化了作者的形象与身份特征。

C. 颈联运用对比,突出人老不同于自然规律。

D. 本首七言律诗除尾联外,前三联均为对仗。

【3】本诗用语“词浅而意深”,从这一角度赏析尾联。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5、

(题文)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宁静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有些人以此为借口,最终有可能就成了平庸的废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30)
总体分析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