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时代,相对于通过语言文字阅读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人们更愿意通过图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认知自我和世界,这种趋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视觉文化及其特点_____。

_____,在视觉文化日益彰显的当下,视觉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彰显。工具创造出来的生动、形象的技术图像,(   ),也就不能很好地探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本质。心理学教授爱因汉姆认为,对概念的思考比对视觉感知的思考更有优势、更深刻。

视觉文化或者图像文化的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使培养良好的视觉素养成为当务之急。良好视觉素养的培养须提高人们辨别视觉信息的能力。视觉文化时代是图像狂潮喧嚣的时代,在漫天飞舞的图像世界中,_____。其中不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的正能量,但也充斥着低俗负面的伪信息。在复杂的视觉文化时代,“眼见为实”不再是_____的正确观点。人们如果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降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人们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B. 人们如果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颠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C. 如果决定人们看不看视频的仅是自身的兴趣和本能,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D. 如果人们看不看视频仅是由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降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文献

B. 使得人们很难静心阅读经典文献

C. 使得人们可以静心地阅读经典文献

D. 经典文献很容易被人们静心阅读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刻不容缓   无可非议   鱼目混珠   滴水不漏

B. 千钧一发   无可非议   泥沙俱下   滴水不漏

C. 千钧一发   毋庸置疑   鱼目混珠   颠扑不破

D. 刻不容缓   毋庸置疑   泥沙俱下   颠扑不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 —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C.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D. 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 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D.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B.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C. 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D.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韩愈的《师说》,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

A. 人非生而知之者 B. 吾从而师之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B.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C.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D. 百工:即百官,古代官员的总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B. 第二段用“古之圣人”与“今之圣人”作对比,使文本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没有年龄界限,道之有无是择师的标准。

D.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 感喟。

(2)《寡人之于国也》中运用对比手法,揭露统治阶级不顾百姓死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4)《劝学》中的“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元和十二年,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虚实结合,并以“风”“云”和“晴”象征政治风波刚刚过去。

B. 颔联“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C. “平”字描述水苹的整齐,与“铺”字合用,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

D. 颈联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而“白”“黄”色彩对比鲜明。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今年清明节之前,家在外地的王伟必须随父母回老家祭祖,因此要请假三天。下面是王伟4月2日写给他班主任王老师的请假条,请指出其中不恰当的地方并修改。

请假条

清明节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继承传统,祭祀先人,令尊决定带家人回乡下老家扫墓。特向您请假,恳请老师批准。

请假人:王伟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雕刻大师,收了一位十分聪明的弟子。

不久,他发现这位聪明的弟子稍有进步就在师兄、师弟面前夸夸其谈,好像无所不通。雕刻家把他叫过来,送他一盆夜来香。

第二天一早,弟子兴致蛮高地对雕刻家说:“夜来香真是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

雕刻家就问弟子:“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着你了吗?”“没有。”弟子高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着我呢?”

“哦,原来是这样啊。”雕刻家说,“我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

弟子的脸一下就红了,他对雕刻家说:“弟子明白了!”

注意:①立意自定,但不要超出材料涉及的范围;②标题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超过800字。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6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